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4): 53-57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9.04.015
  创业人才与教育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层三螺旋模型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
陈军1,张韵君2
(1.广东培正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2.长江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下载:  PDF (689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三螺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内三螺旋,以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中三螺旋,以高校、产业、政府为外三螺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层三螺旋模型。模型中内螺旋系统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为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牵引动力作用;中螺旋通过三种教育方式的融合,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螺旋通过三个主体的协同,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系统。各层三螺旋系统既独立运行,又互相作用,协同运作,构成一个整体的协同教育系统,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军
张韵君
关键词:  多层三螺旋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收稿日期:  2019-02-06                出版日期:  2019-04-25      发布日期:  2019-05-21      整期出版日期:  2019-04-25
引用本文:   
陈军,张韵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层三螺旋模型构建与运行机理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4): 53-57.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19.04.015  或          http://www.zgkjcy.com/CN/Y2019/V32/I4/53
[1]张绍丽,郑晓齐.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分立与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00-104.
[2]项勇.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6(12):85-89.
[3]黄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25-29.
[4]余潇潇,刘源浩.基于三螺旋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9):111-115.
[5]孙祥冬,姚纬明.双三螺旋模型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24-130.
[6]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The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 A Laboratory for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5,14(1):14-19.
[7]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Mode 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 Research Policy,2000,29(1):109-123.
[8]LEYDESDORFF L,ETZKWITZ H. Is there a fourth helix[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03,30 (1):55-61.
[9]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70-174.
[1] 栾阿诗,刘迪.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70-73.
[2] 黄小龙,黄毅. 地方高校“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83-85.
[3] 韩喜红. 亚洲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89-91.
[4] 姜元杰. 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110-112.
[5] 谢代欣. 体育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117-119.
[6] 郑洁静.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3): 120-122.
[7] 孙静茹.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82-84.
[8] 汪志刚,万里红.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92-94.
[9] 王现龙,赵美红,刘佳庚. 文化氛围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95-98.
[10] 李旭.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1): 80-82.
[11] 袁泽浩.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1): 95-97.
[12] 李先江. 湖北省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61-65.
[13] 邵琳艳.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策略[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82-85.
[14] 潘泽江,柏松.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93-95.
[15] 赵效锋.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8): 28-30.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