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主体众创空间建设策略 |
杜海东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
|
|
摘要 众创空间建设呈现多元主体的局面,不同开办主体有着不同定位和利益诉求,高校作为众创空间特殊的建设主体,该如何进行定位?将基于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广科Mi创空间的案例分析,探索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策略。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创业服务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众创空间操作层面的实践启示。
|
|
关键词:
高校主体
众创空间
案例研究
|
收稿日期: 2018-02-25
出版日期: 2018-04-25
发布日期: 2018-07-14
整期出版日期: 2018-04-25
|
[1]胡宝翠,张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路径与机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1):63-68.[2]张伟良,刘长虹,胡品平.众创空间广东模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3]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4]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 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5]杜海东,李业明.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资源中介作用的深圳硅谷创业园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9):77-82. |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