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轴三螺旋”创新模式助残辅具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
苑大超 |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
|
|
摘要 助残辅具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由政府、大学、企业和中介机构四大主体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实现。因此,创新性提出了,“一轴三螺旋”创新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推动助残辅具科技成果转化。“一轴三螺旋”创新模式,即“中介”这一轴和“大学、政府、企业”3个螺旋主体在科技成果应用于助残辅具的转化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各有侧重又相互协助与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在助残辅具应用方面精准转化。政府:完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环境;高校:转变科研评价机制,完善科研激励体系;企业:强化主动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介: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丰富中介服务方式。
|
|
关键词:
一轴三螺旋
创新模式
助残辅具
科技成果转化
|
收稿日期: 2017-12-11
出版日期: 2018-01-25
发布日期: 2018-07-02
整期出版日期: 2018-07-02
|
[1]张礼超,王军.高校专利技术市场化运营的障碍与策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11).[2]黄祥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5(3).[3]杨玉桢,任正君,宋春瑛.基于三螺旋视角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秦洁,王亚.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5(4).[5][美]亨利·埃茨科威兹.周春彦,译.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2).[6]杨东占.创新驱动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汪芹,王长军.科技成果转化中三螺旋接口组织创新模式研究: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8).[8]翟瑞占.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9]牛司凤,郄海霞.高校与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究三角园”为例[J].高教探索,2014(6).[10]王麒深.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与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11]朱图陵,金德闻.辅助器具与辅助技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12]王新宪.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J].求是,2012(6).[13]闫媚.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现状与政策建设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2(4).[14]李培凤,马瑞敏.三螺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国际比较研究——以生物化学学科群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4).[15]曾国屏,苟尤钊,刘磊.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3(1).[16]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6).[17]周春彦,李海波,李星洲,等.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2011(1).[18]许侃,聂鸣.互信息视角下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关系:中韩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4).[19]王尧,郑建勇,李建清.产学研合作的概念演变及其内涵[J].科技管理,2012(3).[20]原毅军,孙思思.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多渠道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21]谢黎,邓勇,张苏闽.中国问题专利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22]庄涛,吴洪.基于互信息的官产学研三螺旋国际合作测度研究[J].情报杂志,2013(12).[23]蔡翔,刘晓正.SCI视角的官产学创新合作关系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8). |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