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ZIOUMIS K.Why do firms adopt CEO stock option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08(68).[2]YERMACK D.Do corporations award CEO stock options effectivel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39).[3]ITTER CD,LAMBERT RA,LARCKER DF.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equity grants to employees of new economy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4).[4]吕长江,严明珠,郑慧莲.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9).[5]王传彬,崔益嘉,赵晓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6]徐倩.不确定性、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J].会计研究,2014.[7]游春.股权激励、董事会、TMT团队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0(9).[8]苏坤.管理层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资本配置效率[J].管理科学,2015(3).[9]舒谦,陈治亚.影响中国制造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治理结构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9).[10]苏波.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国情国力,2013(8).[11]刘艳.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2).[12]杨新房,董峻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上海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商业时代,2011(28).[13]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14]王燕妮.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1(7).[15]胡振华,熊昱,申婷.企业行为与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系统工程,2015(7).[16]任海云.企业R&D投入影响因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15(8).[17]梁彤缨,孙晨曦,陈波.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资:创新导向与激励机制的交互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5(8).[18]汪健,卢煜,朱兆珍.股权激励导致过度投资吗?——来自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19]张芫,张建平.管理层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2015(15).[20]侯剑平,惠荣荣.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动态内生性关系[J].财会月刊,2014.[21]黄园,陈昆玉.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22]翟胜宝,陈紫薇.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3]许婷,杨建君.股权激励、高管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J].经济管理,2017(4).[24]邵丹,李健,潘镇.市场估值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管理者短视视角的研究[J].科学决策,2017(4).[25]应志为,李全亮.高新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研究[J].会计之友,2014(30).[26]李娜娜,王怡,李琳.基于DEA模型的企业股权集中度对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5(5).[27]杨向阳,李前兵.高管薪酬、团队特征与公司业绩敏感性——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28]范亚东,张琦,闫雨.基于强度维度的高管激励与企业价值——高管特征的调节效应[J].企业经济,2016(12).[29]李凯,邹怿.金字塔控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预测,2010(2).[30]左晶晶,唐跃军.高管过度激励、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国际化战略[J].财经研究,2011(6).[31]唐现杰,王怀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2).[32]吕沙,郑钰佳.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6(15).[33]许瑜,冯均科.高管持股、审计定价与股权集中度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