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文化基因:概念与理论框架 |
覃世利,刘亚 |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 |
|
|
摘要 创新文化是一种深刻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它使得每一个创新元素都活跃起来,以新的构成形式重新组合,在其催化与润滑作用下突破障碍提升创新绩效。借助生物基因理论,构建创新文化基因理论框架,并揭示创新文化基因演化机制。将“积累式”的传承模式与“返本开新”的创新模式结合起来,将“兼容并蓄”借鉴模式与“内生演化”进化模式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与扩散创新文化,才能促进创新型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
|
关键词:
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
理论框架
|
收稿日期: 2017-11-22
出版日期: 2017-12-10
发布日期: 2018-07-05
整期出版日期: 2018-07-05
|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谢德荪.源创新: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创新之道[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3](德)马克斯·韦·简惠美,康乐译[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王平聚,曾国屏.创新文化系统分析的一个理论框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65-69.[5](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6](德)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7]史玉民,陶新珍,叶良均.创新文化研究的科学哲学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8-16.[8]吴金希.创新文化:国际比较与启示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51-158.[9](日)森·岛通.日本为什么“成功”西力的技术和日本的民族精神[M].胡国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0](英)R·道金斯著.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1]CHRISTENSENCM,JLBOWER.Customerpower,strategieinvestmentandthefailureofleadingfirms[J].StrategieManagementJournal,1996(17):197-218.[12]王东.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学刊,2003(5):130-134.[13]赵传海.论文化基因及其社会功能[J].河南社会科学,2008(2):50-52.[14]孙岩.李约瑟难题与文化基因移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8-168.[15]GRAYNEILSON,BRUCEPASTERNACK,DECIOMENDES.ThefourbasesoforganizationalDNA[J].BoozAllenHanilton'sStrategyBusinessMagazine,2003(3):56-71.[16]SUELLENJHOGAN,LEONARDVCOOTE.Organizationalcultural,innovationandperformance:atestofSchein’smodel[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4(67):1609-1621.[17]冯立杰,翟雪琪,岳俊举,等.创新基因学:概念与理论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1-5.[18](美)克莱德.文化变迁[M].伍兹.何瑞福,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