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24): 57-60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24.020
  创业人才与教育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武汉城市建设创新研究
江宏飞1,2
1.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99;2.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212
下载:  PDF (757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城市创新有利于增强城市活力,对于促进武汉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国外城市创新的经验,分析了其对武汉城市创新的启示。武汉在城市创新方面有一些尝试,如汉阳水专项、中法生态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武汉城市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江宏飞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循环经济  城市创新    
收稿日期:  2017-11-17                出版日期:  2017-12-25      发布日期:  2018-07-05      整期出版日期:  2018-07-05
引用本文:   
江宏飞. 武汉城市建设创新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24): 57-60.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17.24.020  或          http://www.zgkjcy.com/CN/Y2017/V30/I24/57
[1]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思考篇)[J].环境保护,2013(11).
[2]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6).
[3]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4(10).
[4]杜人淮.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3(10).
[5]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潘岳.呼唤中国企业的绿色责任[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9).
[7]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8]谢晶莹.节能减排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因素[J].中国有色建设,2009(6).
[9]魏复盛.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是大事[N].科技日报,2006-03-12.
[10]杨卫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理论视野,2009(4).
[11]李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学术论坛,2005(12).
[12]赵凌云.充分认识两型社会综改区的战略担当与全局使命[J].学习与实践,2008(2).
[13]刘奇志,何梅,汪云.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武汉城乡规划思考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9(2).
[14]韩笋生.借鉴紧凑城市理念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6).
[15]陆小成.纽约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观察,2013(1).
[16]蒋献忠.英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江苏城市规划,2011(2).
[17]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廖晓凌.北欧三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建设报,2012-12-05.
[19]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0]刘静暖等.美日等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日本研究,2007(1).
[21]胡树华,牟仁艳.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06(8).
[22](美)西蒙·安浩.铸造国家、城市和地区的品牌:竞争优势识别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3]方世南、田芝健.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4]徐迪.武汉城市文化优势与品牌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2004(2).
[25]林映梅.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J].教育文化论坛,2011(6).
[26]梅珍生.武汉城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长江论坛,2009(8).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