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5): 70-72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8.05.019
  创业人才教育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子信息人才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朱学慧2,李享元1,谢水清1
1.中南民族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中南民族大学 教学实验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下载:  PDF (580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针对民族高校生源特征和差异性,探讨少数民族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基地建设方面,采取大众性参与和高水平学科竞赛相结合的模式,让大多数学生享受创新教学资源,并相应地建设普及性和拔尖提高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软硬件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课程融入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创新实验室建设、递进式实训模式、全程导师制和创新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探索民族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朱学慧
李享元
谢水清
关键词:  电子信息  创新人才  民族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基地    
收稿日期:  2018-03-20                出版日期:  2018-05-25      发布日期:  2018-08-13      整期出版日期:  2018-05-25
引用本文:   
朱学慧,李享元,谢水清. 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子信息人才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5): 70-72.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18.05.019  或          http://www.zgkjcy.com/CN/Y2018/V31/I5/70
[1] 李艳洁,葛金龙.建设文理交融开放实验室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4):1-2.
[2] 刘国华.文理融合培育师范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基于《教师科学素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69-170+173.
[3] 肖小玲,张军民,游开明.“大教学观”视域下的文理融合与“全人”培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65-66.
[4] 洪波,胡申才,曾万勇.理工课程中人文素质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3):61-65.
[5] 陈利根.高校文理学科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以及一些问题的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9(1):87-92.
[6] 张静.基于课程群融合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5,36(8):91-94.
[7] 刘慧,徐长雨.数字媒体实验室融合文理交叉,学、产、政三螺旋创新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4(7):203.
[8] 段继红,王桂华.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重要性及路径[J].经济师,2011(12):12-13.
[9] 李丰春,赵金元,张立辉.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9):253-257.
[10] 谭学才,黄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民族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1):19-21+25.
[11] 刘文光.民族高等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5):36-42.
[12] 金清,李官浩,梁成云,等.地方民族高等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4):4536-4538.
[13] 李琳,张道洪,张爱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民族高等院校的初步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0):198+208.
[1] 朱学慧,李享元,谢水清. 文理融合工作室模式对民族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22): 66-68.
[2] 李念秋.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19): 68-70.
[1]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1 -7 .
[2]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8 -10 .
[3]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11 -13 .
[4]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14 -17 .
[5]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18 -20 .
[6]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21 -24 .
[7]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25 -27 .
[8]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28 -30 .
[9]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31 -34 .
[10] . [J].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2018, 31(1): 35 -38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