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30-32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9.02.009
  创新创业论坛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大学生生态素养研究述评
董欣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下载:  PDF (506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素养的提升无论是对现代化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对培育大学生生态素养提出切合的建议,对有关生态素养的研究进行梳理。从生态素养的概念、生态素养构成要素、生态素养的测评方法、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及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途径五个方面回顾了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述评。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董欣
关键词:  生态素养  大学生  现状  培育    
收稿日期:  2018-12-05                出版日期:  2019-02-25      发布日期:  2019-04-04      整期出版日期:  2019-02-25
引用本文:   
董欣. 大学生生态素养研究述评[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30-32.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19.02.009  或          http://www.zgkjcy.com/CN/Y2019/V32/I2/30
[1]ORR D W.Ecologic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a post modern world[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85-96.
[2]BRUYERE B L.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n the ecological literacy of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8(37):20-26.
[3]MCBRIDE B B. Essential elements of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the pathways to achieve it: perspectives of ecologists[J].Dissertations & Theses-Gradworks,2011,28(4):294-300.
[4]王辉.环境素养与生态素养[J].科学时代,1997(1):25-26.
[5]朱群芳,王雅平,马月华.环境素养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完芳.培育生态素养建设生态文明[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4):185-186.
[7]李良进,李志德.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生态素养培育[J].教学与管理,2014(30):73-75.
[8]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9]蒋国保.“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92-97.31.
[10]王民.环境意识的内涵与调查指标[J].环境教育,2012(12).
[11]朱群芳,王雅平,马月华.环境素养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2]黄玮琍.大学生生态素养状况调查与建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152-154.
[13]沈中玉.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4]方必基,朱雪丽,刘彩霞.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问卷的编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15]刘宏红,蔡君.国内外生态素养研究进展及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16]马妍.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素养提高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
[17]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18]余国圣.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8.
[1] 冯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及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9-11.
[2] 李旭.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2): 21-23.
[3] 聂丹. 农林院校“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1): 86-88.
[4] 金鑫. 高校创新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契合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1): 92-94.
[5] 王红梅.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现状与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1): 120-123.
[6] 刘启强. 基于科研众包平台科技创新的调查与启示[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5-9.
[7] 余呈先,吴作成,张毅芳. 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困境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25-28.
[8] 金秀慧,孙翠平. 互联网创业目标下大学生校园需求特征与市场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44-48.
[9] 李先江. 湖北省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61-65.
[10] 张建,陶霁月,杨海斌.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特征及其对关工委工作新要求刍议[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77-81.
[11] 潘泽江,柏松.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9): 93-95.
[12] 赵建. 基于Timmon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过程模式调研[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8): 31-32.
[13] 叶凌峰,李嘉敏,綦林. 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8): 77-78.
[14] 郭威,徐海涛,杨佳康,徐凡. 十堰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8): 102-104.
[15] 李昆益,褚守云,姬忠莉. 大学生创业实践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 31(7): 6-9.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