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4): 39-45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11005
  创新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国家战略科技人才的成长特征研究——以国防领域22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
周洁1,2;张建卫2;肖雨3
(1.四川警察学院 警察管理系,四川 泸州 646000;2.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81;3.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青岛266000
下载: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国家战略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其成长特征是科技人才研究关注的重点。以1994-2022年226名从事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履历信息进行编码后,采用生存分析法考察其成长特征。分析发现,国防战略科技人才在学部、年龄,成长时间方面存在差异。Kaplan一Meier分析表明,本科就读于军校和国防七子高校,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就读国防特色类高校数量越多,人才成长风险越大。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显著延长了人才成长周期,本科就读国防七子高校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有助于加快人才成长。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周洁;张建卫;肖雨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长特征    
               出版日期:  2025-04-25      发布日期:  2025-04-25      整期出版日期:  2025-04-25
ZTFLH:  C961  
作者简介:  周洁(1988-),女,博士,四川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张建卫(1969-),男,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力﹔肖雨(1999-),女,硕士,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科员。
引用本文:   
周洁;张建卫;肖雨. 国家战略科技人才的成长特征研究——以国防领域22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4): 39-45.
链接本文:  
https://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2411005  或          https://www.zgkjcy.com/CN/Y2025/V38/I4/39
[1] 李春浩,綦萌,牛雄鹰,董向前. 国际人才流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文化的调节作用[J]. 科技创业月刊, 2023, 36(4): 20-25.
[1]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30(19): 98 -100 .
[2]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2): 51 -53 .
[3]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2): 91 -94 .
[4]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30(22): 86 -88 .
[5]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8): 79 -81 .
[6]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12): 64 -67 .
[7]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12): 23 -25 .
[8]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2(1): 92 -94 .
[9]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2(5): 103 -105 .
[10]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2(7): 64 -70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