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8): 110-112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204071
  科创教育与人才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智能制造专业产学研三融机制探究
李静,蔡力,张玉,张斯阳,陈艳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11)
下载:  PDF (2168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模式多以定向需求和校企联合培养为主,前者由高校牵头组织科研团队为行业企业做技术服务,后者是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形式,以订单班的形式向企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很多高校积极建设更先进、更全面的实训环境,但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模式并不成熟,教学与科研融合深度不足,缺少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无法相互促进提升。因此,“产学研”“三融机制”的建立,促进了高校、学生和行业企业三者之间深度融合,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李静,蔡力,张玉,张斯阳,陈艳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产学研  三融机制    
                    发布日期:  2022-11-29      整期出版日期:  2022-11-29
ZTFLH:  G642  
  TH16-4  
基金资助: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202016)
作者简介:  李静(1984-),女,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智能装备、机器人技术。
引用本文:   
李静,蔡力,张玉,张斯阳,陈艳. 智能制造专业产学研三融机制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8): 110-112.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2204071  或          http://www.zgkjcy.com/CN/Y2022/V35/I8/110
[1] 贺银娟. 江西省产学研R&D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5): 65-68.
[2] 刘广,王仁忠,苏建,史添升,徐前.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考培探索与实践[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3): 138-142.
[3] 胡煜寒. 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策研究——以鞍山市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1): 105-107.
[4] 李宁,刘斌. 产业链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1, 34(10): 104-107.
[5] 翁士增.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1, 34(1): 67-71.
[6] 周为,周思思. 基于学科分类视角的高校产学研绩效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5): 65-67.
[7] 袁娟. 产城教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4): 58-60.
[8] 季春. 南京市高校产学研合作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3): 66-69.
[9] 朱巍,张景,安然. 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3): 1-8.
[10] 汪志刚,王芳. 产学研合作下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2): 124-125.
[11] 张娟. 科技社团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 2020, 33(10): 72-74.
[12] 袁金娟,徐陶祎. 高校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9): 109-110.
[13] 吴淑娟.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9): 84-86.
[14] 刘广,刘志兵,阮锦强. 江苏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6): 113-116.
[15] 史健勇,陈珂,叶欣梁. 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9, 32(6): 61-63.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