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4): 63-70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11015
  创新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基于大国关系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历史演化及特征研究
程海龙1;张永庆2
(1.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850;2.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下载: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聚焦大国竞争的宏观背景,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历程,并梳理了各个阶段的体系特征及其调整轨迹。鉴于各个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各异,尤其是大国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动态,这些变量共同塑造了各个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独特面貌,进而影响了各个阶段的国家创新能力表现。分析揭示,大国关系是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特性形成的重要外在动因之一,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化应重视大国之间关系的影响。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程海龙;张永庆
关键词:  大国博弈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出版日期:  2025-04-25      发布日期:  2025-04-25      整期出版日期:  2025-04-25
ZTFLH:  F062.3  
  F204  
作者简介:  程海龙(1981-),男,博士,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张永庆(1962-),男,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引用本文:   
程海龙;张永庆. 基于大国关系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历史演化及特征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4): 63-70.
链接本文:  
https://www.zgkjcy.com/CN/10.3969/j.issn.1672-2272.202411015  或          https://www.zgkjcy.com/CN/Y2025/V38/I4/63
[1] 刘晓玲;田文静. 高校科技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4): 11-18.
[2] 李峰,刘璇. 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3): 12-19.
[3] 陈柳钦,胡振华. 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3): 168-177.
[4] 张龙奎.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机理与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 2025, 38(3): 190-199.
[5] 焦连志,柴巧燕. 美国大学理念变革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8): 178-185.
[6] 郑静雯,汤俪瑾. 新质生产力的四重维度:前提、目标、要求与举措[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8): 1-5.
[7] 李喜英,林洪,朱昌明,夏谦,余昶颖. 湖北省科技创新水平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7): 59-65.
[8] 衡琰轩,潘禹汛. 我国科技安全发展研究——基于国际科技竞争视角[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6): 179-184.
[9] 吴旭辉,杨亚琼.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水平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4): 31-37.
[10] 刘经传,钱斌,马梅. 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动因、样态及意蕴[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4): 150-154.
[11] 黄玲玲,李炜贤.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3): 14-18.
[12] 刘然,杨迪菲. 技术要素市场助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2): 19-23.
[13] 袁科峰,张晓霞,陈宇扬. 数字人力资本、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11): 30-38.
[14] 陈潇峰,张恩英.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10): 11-18.
[15] 孙惠,万立军.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J]. 科技创业月刊, 2024, 37(1): 112-121.
[1]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30(20): 83 -88 .
[2]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5): 16 -18 .
[3]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30(24): 4 -6 .
[4]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6): 129 -133 .
[5]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7): 10 -13 .
[6]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7): 158 -160 .
[7]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31(11): 121 -123 .
[8]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2(6): 107 -109 .
[9]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2(10): 115 -118 .
[10] . [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33(4): 155 -157 .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