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与生成机制——基于28个数字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扎根分析 |
李祥1,3李维真2,杨添发2 |
(1.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3.湖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
|
|
摘要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纵深推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对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全国28个数字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与生成机制.结果发现:主体、情感、场域、责任是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核心构成要素,同时,价值认同、技术驱动、利益聚合与激励约束机制是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稳定运行的保障,进而构成一个以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为核心的“纽带—核心—结构—制度”逻辑框架,共同促进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发展,能够有效强化治理主体的参与性,重塑乡土社会的公共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
关键词:
数字治理
乡村共同体
构成要素
治理有效
扎根理论
|
出版日期: 2025-03-25
发布日期: 2025-03-25
整期出版日期: 2025-03-25
|
|
作者简介: 李祥(1989-),男,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治理;李维真(2004-),女,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杨添发(2003-),男,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